【 作者: wilhelm 】



柏林,德國的首都與最大城市,今日是文化、政治、媒體與科學中心,也是世界級大城市。但其實柏林早在普魯士時期,就已經是引領潮流的歐洲國際大都會之一。此後德國經歷了一次世界大戰、二次世界大戰與冷戰三場人類近代史上的高度衝突,後兩次更讓柏林身處震央與前線,烙下許多歷史的傷痕。即便今日柏林這座曾被鐵幕劃開的城市已經癒合,已經相當現代且多元。但柏林圍牆這類的歷史疤痕雖然淡去卻也不曾消失,彷彿可以一次就可以看盡德國的前世今生。




-從巴黎廣場看布蘭登堡門。


在德國一統前的城邦時代,境內最強大的國家是普魯士,而普魯士的首都就是柏林。這個時期的柏林已經是歐洲的文政中心之一,更是國際大都市。其著名地標布蘭登堡門前的菩提樹下大道(Unter den Linden,又譯為林登大道)更有中歐香榭麗舍大道的美稱(門前的廣場就叫做巴黎廣場)。




-佩加蒙博物館中的伊什塔爾城門。


柏林除了有著名的大學,博物館島上更有眾多的藝廊、美術館與博物館,館藏包含自古埃及到十九世紀浪漫時期,佩加蒙博物館甚至還有從伊拉克運回來的整座巴比倫古城門等等文物,廣度及深度兼具。而博物館島上,建於普魯士時期最華麗的建築之一則是柏林大教堂。




-佩加蒙博物館內的米利都集市大門。




-柏林大教堂。




-柏林大教堂。




-柏林大教堂。


如果柏林整座城市是德國十九世紀迄今的歷史縮影,那國會大廈更是這段歷史的濃縮之處。 在十九世紀末期落成時,德國皇帝一度怒斥國會只是聊天八卦的地方,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共和的德國在這裡宣布成立。然而1933的國會縱火案,讓希特勒有機會把罪責加諸於共產黨上,藉以穩固自己剛掌握的政權。而在第三帝國的暮日之時,這裡也是納粹在柏林最後抵抗據點之一。在戰爭中飽受摧殘的國會大廈,以一片廢墟的型態度過了冷戰時期,直到圍牆倒下,兩德統一,國會遷回柏林時才又重建完成。重建後的國會大廈內部已經過大規模改造,雖然外觀大致如舊,但最大的變化,莫過於其醒目的玻璃圓頂。這座圓頂除了有著龐大的雙螺旋梯,讓平民可以一覽柏林市區全景外,中央也有巧妙的鏡面設計來替底下的立法廳提供自然照明,讓日光及人民監督的目光皆能直射而下,也更符合大門上『致德國人民』的銘文。 ... 【繼續閱讀】

wilhelm 在背包客棧的其他好文
德勒斯登 廢墟中重生的巴洛克經典名城
萊茵河、科隆與德國城堡熱潮
紐倫堡 德意志的榮光與黑暗



背包客棧授權轉載於 PChome
背包客棧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