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是為自己的人生找定義。」鐘偉倫踏上神秘亞細亞的行旅筆記

在踏上一段旅行之前,你是否有思考過「想從旅行中獲得什麼」?不管你只是單純想走走看看、拋開繁雜瑣事,或是想藉由旅行來尋找所謂人生的意義,能夠有勇氣去踏上一段未知的旅程,其實都是值得給予肯定的。旅行要顧及之處很多,且旅遊的方式也有百百種,我們往往也偏好挑選生活水平高的國家,這樣才能玩得比較舒適與安心。但如果今天,要你踏上亞細亞,挑戰長達半年、橫越一萬五千公里的自助旅行,你是否有這個勇氣呢?

 

 

 

Photo Source: 行旅,在深邃亞細亞:穿越國境,一萬五千公里的孤獨歸旅-books

曾在紐約待過一陣子的台灣旅遊散文作家鐘偉倫,在回台灣之前想完成自己長久以來的心願,就是想「好好看看這個世界」,因此他毅然決然地獨自展開了半年之久的神祕亞細亞之旅,從北印度、中南半島、印尼,一路到泰國、尼泊爾等地,他將此趟珍貴旅程的所見所聞,全都記錄在甫推出的新書《行旅,在深邃亞細亞》中。今天妞編輯很開心能邀請他,來和大家分享你可能不太熟悉的國度樣貌,以及面對旅行這回事的新態度,或許可能藉此,你也能找到屬於自己的一套旅人模式

 

 

 

 

許多人旅行都喜歡找歐美或日韓較為高生活水準的國家,但你最後卻選擇亞洲,作長達數月的深度之旅,讓你下決定的原因是什麼呢?

Photo Source: 行旅,在深邃亞細亞:穿越國境,一萬五千公里的孤獨歸旅-books

其實自己也曾經醉心於歐洲深厚而豐美的文化傳統而心嚮往之,但是因為身在歐美國家,時間長了便會深刻體認,那裡其實會令自己更加去意識到自己的亞洲身份。因此等到終於有機會進行較長時間的旅行,心裡所直接浮現的,卻是台灣人眼中較不「高檔」,且「看似容易抵達」的南亞、東南亞。為了對自己所在的文化傳統有更多的認識,有時必須藉由更相近的文化,卻不是本國的地方,去認識自己。

 

 

 

 

你先前曾在紐約住過一段時間,而後踏上亞洲之旅,你覺得差異最大的地方在哪?

Photo Source: 行旅,在深邃亞細亞:穿越國境,一萬五千公里的孤獨歸旅-books

我覺得是「人」。在美國,人們傾向「你可以做任何事」,只要法律沒有禁止;而亞洲,則充滿了許多不言而喻的社會(包含法律及習慣)契約,即便契約沒有規定,人們也會自我審查。這就像是一個杯子裝了半滿或半空的水一樣的到底,兩個地方的人們是不同思維方式。

 

 

 

 

 

在這趟旅行中,可否請你分享其中印象最深刻的國家或地點呢?

 

其實很難去區分哪個國家印象最深刻。畢竟,旅行就是去找出不同國家的優點,若不是真的在那國家經歷了什麼生離死別,「最深刻」與否,就會變成對國家的價值判斷。就像每個人都有優缺點無法比較,每個國家也應該是一樣的。

 

 

 

 

書中有說到亞洲的歷史人文完全是不輸歐洲的。在你旅途之中又有哪一些景點,讓你是最難以忘懷的呢?

Photo Source: 行旅,在深邃亞細亞:穿越國境,一萬五千公里的孤獨歸旅-books

若在天光微明前抵達緬甸的雪達光大金塔(Shwedagon Pagoda),清晨的夜露,在層層的誦經聲和匍匐在地信眾的襯托下,被熾熱的燈光蒸散成煙塵,如同脫離肉身的靈魂⋯⋯又或者在龍目島無所往而往,不斷地,只是騎著租來的摩托車,在濱海道路上前進,快把旅人吸入般的藍色海洋在眼前無限開展,我知道我可以決定前進、或者停下來那樣的自信。

 

 

另外,更難以忘卻在卡拉波特(Kala Patthar)觀看聖母峰基地營後方開展的八千公尺以上群峰,如同侍女般守衛聖母風的景色。

 

 

 

 

要這樣一次遊覽這麼多國家,在旅館住宿方面,你都是如何挑選的?有沒有什麼可以提供給想出發卻擔心的人參考呢?

Photo Source: 行旅,在深邃亞細亞:穿越國境,一萬五千公里的孤獨歸旅-books

名字越普通的,像是地名+Hotel(或Guesthouse等),整體條件的平均性會越好,我猜想可能是因為在這些地方變成熱門景點前,這種菜市場名的旅館已率先被用走了,因此可能有較多時間去累積經驗,若我到當地心中仍無打算時,便會選擇這種名字普通的旅館來作為休憩點。

 

 

 

 

這樣一路有些波折卻收穫滿滿的旅程,帶給你最大的影響或感想是什麼?

Photo Source: 行旅,在深邃亞細亞:穿越國境,一萬五千公里的孤獨歸旅-books

旅程所帶來的影響不會立即顯現,就好像一個人做了一個決定,要很久以後,那個決定的結果才會浮現出來。旅程所帶來的短期衝擊,有可能是一場小型災難,舉例來說,你或許會跟交往的人分手、面試時被質疑穩定性不夠、缺錢、被家人朋友或網路上的陌生人(等同於任何人)罵「爽玩」等等…,但一把時間拉長來看,旅行影響我最大的事情,就像是教會我如何保持耐心的「一個種子」,不要要求馬上回報,若以一生的視野來看,這樣的旅程會是很划算的投資。

 

 

 

 

有人說「放下工作,不顧一切的出發」是件不太負責任的行為,但這樣的旅行也如你書中所說,其實是更能讓我們對自己的生命負起責任的。可否以你的經驗,來和大家說說你對於「要不要出發旅行」的看法呢?

Photo Source: 行旅,在深邃亞細亞:穿越國境,一萬五千公里的孤獨歸旅-books

我認為如果沒有「逃避」的覺悟,千萬不要出發去旅行。所謂「逃避的覺悟」是指,認知到「偶爾的逃避,也是身而為人的本性」,更何況從另一個方面講,工作也可能是一種逃避的方式。

 

 

所以「從事生產性的勞動」跟「沒有任何實際產出的出發旅行」不是對立的,它們是同一個觀念的兩個面向。太過在意社會觀感的面向,就無法面對自己的真實。想旅行的人,若你不願放下工作、不顧一切地出發,那麼全心投入工作也是一種很好的逃避。

 

 

 

 

最後,請送給妞新聞讀者們一句你最喜歡的行旅留言吧!

Photo Source: 行旅,在深邃亞細亞:穿越國境,一萬五千公里的孤獨歸旅-books

「行百里者九九九。」這句話的意思是,只要出發,就已經有99.9%完成旅程的機率了!

 

 

 

透過此次訪談,我們知道他的收穫不只在於見識了多少壯觀景像,或是各地特殊的人文風采,他更從這趟旅行之中,打開對世界的全新視野,也逐漸找到自己的人生意義。旅行沒有絕對的好壞,希望大家也都能透過這次專訪,更能清楚地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旅行方式。

 

 

 

Source: 行旅,在深邃亞細亞:穿越國境,一萬五千公里的孤獨歸旅-books 



原文網址: http://www.niusnews.com/=P2y65c71 © 妞新聞 www.niusnews.com

最新文章